MacBookPro创新不只TouchB

优点:外观轻薄精美,Retina屏清晰艳丽,静音发热低,TouchID体验完美,ForceTouch集成度高触感好,系统流畅无卡顿,续航优秀。

缺点:TouchBar体验差,Thunderbolt3接口的统一增加用户成本,价格略高。

喜欢苹果产品的人在我们周围有非常多,人们对品牌的热爱大多是因为每一代产品的推出都会伴随着行业内革命性的变革,是一个时间节点科技的标杆。对美感和体验孜孜的追求才是大部分用户选择的原因,虽然我并算不上是个果粉,但用过几款手机和平板产品后,能够深深体会到产品内蕴含着开发人员对功能不倦的追求以及对美感近乎偏执的探寻,用乔布斯的一句话“Innovationdistinguishesbetweenaleaderandafollower”来诠释苹果的“造物精神”最恰当不过了!

苹果产品一般都是由手机或平板开始入门,慢慢才到后来的一体机或者Mac,对电子产品的选择人们也趋向于理智,大多数人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为了炫耀”,苹果电脑做为设计师和IT行业选择率最高的产品也是有原因的,对设计软件的适配与优化近乎完美是其他产品无法匹敌的,并且随着行业内苹果用户的逐步增加,系统和文件格式原因如果你没有采用它也许会慢慢的把你边缘化。日新月异的科技面前,说到底产品都是为了提高生产力的工具,设计者也必须从用户角度出发,着眼于痛点并寻求更为完美的体验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当你看到很漂亮、具轻薄、高性能的这样一台具有未来科技感机器摆在面前我想每个人都是无法抗拒的!去年的12英寸Macbook的发布引发的热议还刚刚退去,就在今年10月28日又迎来了Mac家族的一个新成员Macbookpro的发布,看完这次发布会你就会发现这次Mac的更新并不是果粉们诟病的对cpu、硬盘等硬件略改动的“小升级”,从外观到硬件,从软件应用到改变人机交互方式的TouchBar,看似给近年来略显疲惫的Mac用户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四年一剑”的新MacRetina版到底能不能再次引领移动领域的潮流,给世人带来震撼?下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探寻答案!

我们都知道,在Mac的家族中产品划分为MacbookAir和Pro两个大类别,相对于Air来说Pro更注重便携和体验,再就是Mac对于硬件的能耗以及软件的适配向来都控制的很好,所以无风扇设计的Pro更加安静之外我们还不用担心散热的问题,就如一台带有键盘的大屏ipad,这些设计都让Pro重量降到了最低,以至于拿在手上有些不相信是13寸笔记本应该有的重量;另外就是前面说到的Retina屏幕,Air至今为止全线产品之一没有配备视网膜屏,所以对于眼镜挑剔的果粉来说这次新Pro或许多了很多期待。

Retina屏幕

同为Retina的ipadmini4(ppi)对比13.3英寸Macboolpro。(ppi)

轻薄便捷移动性强

MBP外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轻薄,尤其是屏幕一种难以想象的轻薄,甚至觉得打开屏幕会不小心折断一样!正因为对轻薄设计的追求,所以屏幕一向标志性的发光logo也被妥协掉了,换成了和iPhone、ipad一样的镜面抛光的logo。

轻薄的机身除了在视觉观感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在体积和重量也有了很大的削减,13英寸1.37Kg的重量大概相当于3台ipadair2的重量,做为上班族移动办公的设备是在合适不过了。

全新金属铰链的设计除了使MBP机身更加纤薄,也在强度上进行了加大,以至于打开屏幕感觉到明显的阻尼,单手过于用力掀开屏幕会把重量较轻的机身一齐带起来,但是力道倒是非常的平顺。

小小键盘改动多手感需适应

为了寻求更薄的机身尺寸,就必须对整个键盘二代构造和工艺进行重新构想,新MBP采用了新一代的单个键帽面积更大的全尺寸“蝶形键盘”,下面的图能够看出两种结构的区别在于碟式键盘可以做的更薄,键程更短,并且比“X”型剪刀式的结构在键帽稳定性更强一些。

这样残暴的缩短键程带来的就是手感的生硬,碟式的反馈系统虽然带来了类似于机械盘的Click感觉,但是敲击起来总觉的怪怪的,以至于体验的多天来一直对键盘不太适应。增大的17%键帽面积真的无法弥补键程缩短40%缺失的手感,舒适度上没有问题,但是准确度上我个人觉得不算高。

再有就是右下角“上下”按键一体化的设计更加节省键盘的空间,为了容易区分在中间也加入了一个凸起,虽然在外观上做到了键盘方正布局,看起来也很舒服,但是在操作上要损失一定的便捷性。

这里要说一下有?标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1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