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产业的第三次革命,MiniMicro

4月21日凌晨,作为科技风向标的苹果,首次推出搭载的MiniLED加持的液体视网膜XDR屏幕,在12.9寸的屏幕背光上配置了颗LED,支持区背光控制,售价较上代产品增加不到元。

苹果发布新品不足为奇,但是这件事可以看成是MiniLED技术正式走向成熟化、市场化的标志。

前景广阔,厂商、投资机构早已私下蓄力

MiniLED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跟液晶、OLED又有什么区别?面板显示技术的不断更新,让科技小白们对这些专有名词傻傻分不清楚。这里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小科普。

面板显示技术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依次是阴极射线管(CRT)、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

CRT最常见的应用是早些年的“大屁股”电视机,笨重是它最致命的缺点。

▲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由国营天津无线电厂研制生产

▲年,国营成都电子管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只批量生产的黑白显像管

LCD是我们常说的液晶屏,优势在于轻薄和廉价,常被使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3C产品。但是传统的LCD液晶屏自己不能发光,需要借助背光模组,当你打开屏幕的一瞬间,它就“火力全开”。因而,LCD的缺陷就是黑的不够“纯粹”!同时由于发光需要液晶做介质,响应时间偏慢,难以满足高端应用!

OLED完全解决了上述问题,它不需要背光模组,发光靠的是位于正负电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涂层。当电子穿过时,有机物在激发作用的机制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以下对比图简单粗暴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尽管OLED显示效果极佳,并且因为自身可发光,具备了可弯折的性能,十分适合应用在穿戴产品上。但它身价不菲,功耗大,容易衰减不耐用,整体来看非常不接地气,并且产能良率一直得不到提升,使得大多数3C厂商都敬而远之。一开始是OLED屏幕制造商韩国三星应用在自家的手机上,后来苹果愿意出来扛大旗,从iPhoneX开始,AppleWatch和iPhone系列均大规模使用了OLED屏幕,到现在市面上高端手机基本采用OLED屏幕。

现在常说的MiniLED,一部分是指MiniLED作为背光,搭配LCD屏幕。MiniLED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电视LCD面板性能,带来高清舒适的视觉体验。它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广色域的特点,而且更加轻薄、节能。当然,最重要的在于,MiniLED背光可以实现分区控制,使得显示屏幕的均匀性得到最好的表现。

面板显示技术的永恒追求都是为了在相同尺寸上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画质表现。在这种趋势之下,未来显示技术的核心将聚焦到芯片微缩化、阵列化的MicroLED和MiniLED。

行业普遍认为,未来显示行业的趋势,是Mini/MicroLED直显,就是直接将Mini/MicroLED做成显示屏。我们将75um以下的LED称为MicroLED,75-um的称为MiniLED,因为它们具备了像素颗粒小,本身LED的亮度、色域的先天优势,所以国内外都在争相投入,期望早日突破巨量转移等行业难题。

根据集邦咨询预测,Mini/MicroLED市场规模将从年的万美元增长到年的4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4%。

面对“诱人”的市场前景和投资潜能,全球各大面板厂商和投资机构早已做足“前戏”。年,Mini/MicroLED迎来投资热潮。

尽管当下处于后疫情时代,经济低迷,却依然阻挡不了三安光电、华星光电、京东方、TCL等国内面板巨头在私下偷偷蓄力,对Mini/MicroLED领域投入大量研发和生产。

据统计,年仅公开的相关领域投资,高达24项,投资总额超过亿元。随着相关项目的推进,Mini/MicroLED产能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面板厂商和投资机构保持着灵敏的嗅觉,一旦发现“猎物”,毫不犹豫即刻下手。厦门特仪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本轮Mini/MicroLED赛道中的“小鲜肉”之一,惹得各大投资机构口水直流。

一路走来,特仪科技做对了什么?在资本眼中,它究竟有多“可口”?未来,它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新鲜感?本期来到特仪科技,与公司创始人王世锐进行深入交谈。

成功不靠运气,靠规划

“有一回我逛商场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一个帅哥,忍不住追了上去,没想到是一面镜子……”谁能想到,这个一眼看过去标准理工男形象的男人,总能张口就来这类幽默冷笑话。

除了幽默,王世锐的另一个标签是专一。

机械专业出身的王世锐,6年毕业后在友达光电(全球光电解决方案领导厂商)任光学工程师一职,主要从事光学检测工作,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就和光电行业再也分不开了。

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科技发展举步维艰,基本上可用“缺芯少屏”概括。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视组装国,全球一半以上的彩电均MadeinChina,但生产和技术却被韩国、中国台湾以及日本三方联手垄断。

彼时的面板光学检测设备基本依赖进口,采购一套设备需要花费多万人民币。“如果实现国产化,则只要一百多万。”自主研发国产面板检测设备的想法,就这样在王世锐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光电检测行业潜伏了8年后,王世锐与几个同事、设备行业的资深人士一同创办了特仪科技。

“我不认为成功是靠运气,恰恰相反,成功是可以规划的,我非常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和想要什么,我做的每个决定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优势累加。”在特仪科技的发展规划上,王世锐选择了一条相对稳妥的路,即”贸、技、工”路线,早期先做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区域代理,在累积了一定的资金和市场用户后,一开始就投入研发,设立工厂。“很多投资人一上来就问我们一开始投入研发,是不是亏了几年?我说公司每年都盈利,从来没亏损。他们非常诧异啊,因为早期都是贸易赚来的钱拿去做研发。”王世锐对此极为自信。

精准规划下,特仪科技每年都按时完成年初定下的小目标。年-年,每年都实现销售额翻倍的目标。年,同样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上半年目标已提前完成。

每一次抉择都为其成功添砖加瓦,一路高歌猛进的特仪科技还做对哪些选择?

弯道超车

面板行业历经过三次大洗牌。第一次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第二次则是韩国通过7年的密集投资,于年对日本进行绝地反杀,成为全球OLED面板王者。哪怕到了今天,OLED的核心技术与大部分产能依然掌握在韩国手中。

那么,第三次洗牌出现在何时何地?当下,中国面板厂商正通过Mini/MicroLED下一代显示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特仪科技早早瞄准了这个方向,不断投入研发,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软著、及实用新型专利。其中,MicroOLED检测设备的发明专利更是业内首创。

埋头苦干多年,特仪科技的面板检测设备检出率达到99.5%以上,也就是个缺陷至少能检查出个。此外,检测速度也大大提高。原本一条面板生产线有几十个工人,检测一块60寸的显示屏至少要1分钟,而使用特仪科技的自动面板检测设备只需不到10秒。

▲Cell自动检测系统

同时,为了保持面板检测技术的持续领先,抢占未来显示技术的赛道,特仪科技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公司目前已积累了大量应用在Mini/MicroLED领域的超高速以及巨量检测的核心技术,这些将使特仪科技在竞争中继续保持并扩大优势。

机会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三安光电(全球Mini/MicroLED产能最大的半导体光电企业)与韩国三星签署了长期协议,共同开发MicroLED显示器。这一年,Mini/MicroLED开启投资热潮,特仪科技凭借扎实的新型显示技术,成为三安光电的合作伙伴,拿下国内首套MicroLED生产线前段设备的自动检测订单,顺着这股东风愉快地在弯道处“上车”了。

特仪科技现有客户群体不断增加,包括三安光电、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友达光电等面板显示行业龙头,服务网点覆盖厦门、东莞、苏州、武汉、成都、昆明、长沙、合肥等多个地区。

▲特仪科技主要客户

▲特仪科技全国服务网点图

“以前做贸易是到处找订单,接到什么做什么,有一单没一单。自从品牌建立起来,很多客户就自己找上门了,这些年的努力也就没有白费。做技术做品牌才能让企业长久地活下去,并且活的更好。最近大家都在聊内卷、躺平,我就不喜欢躺平,我喜欢挣扎,一定要杀出一条路!”王世锐笑嘻嘻地对小编说道。

当专一、挣扎成为这个老光电人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时,企业成长的基因就可窥一斑。

都是“老光电人”了

大多数企业的护城河主要以其核心技术难以复制为主,而特仪科技的“难以复制”却另有乾坤。

公司现有员工~人,研发人员占比50%以上,且管理层均在光电行业“浸泡”过10年以上的“老光电人”。被问及为何能够聚集这么多人才的时候,“这些人不为钱,不为名利,就冲着我的颜值而来。”王世锐冷不丁又幽了一默,随即补充道:”特仪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8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