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有更高的生产力AMD锐龙95950X
近期处理器市场上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英特尔发布了第十二代酷睿处理器,通过ECore能效核的加入,提升了英特尔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那么对于比较依赖处理器多线程性能的内容创建应用而言,第十二代酷睿处理器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为此我们特别对英特尔第十二代酷睿处理器进行了从组建成本到性能的全方位分析与测试,并与同级的AMD锐龙处理器进行了对比。
目前不论是图形渲染还是音视频转码,这些应用都可以调动主流处理器的几乎所有核心参与运算,同时在文件压缩与解压缩,图片编辑中,通过软件的改进、升级,也越来越依赖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所以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对内容创建应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处理器发展来看,AMD处理器在多线程性能上一直占据着优势。年AMD就在消费级市场推出了第一款8核心处理器FX,到现在AMD的主流消费级处理器规格已经提升到最高16核心、32线程即旗舰锐龙X。
AMD锐龙X处理器采用7nmZen3处理器架构,16核心、32线程设计,具有较强的生产力。
AMD锐龙X处理器的每颗核心可以直接访问32MB三级缓存,其三级缓存总容量高达64MB,而酷睿i9-K在架构升级后也只有30MB三级缓存。
锐龙X采用了台积电先进的7nmFinFET工艺打造,能效比很高,在拥有16颗核心、最高加速频率达4.9GHz的配置下,其TDP也只有W。同时,锐龙X还采用了AMD新一代Zen3处理器架构。该架构通过对缓存数据预取、执行引擎、分支预测、微操作缓存、前端架构、整数运算单元数据载入和存储六部分的改进,使得处理器的IPC性能较Zen2架构提升了多达19%。同时,锐龙X拥有多达8MB二级缓存,64MB三级缓存,而且三级缓存的内部设计也有较大的变化。每颗处理器核心可以直接访问32MBL3缓存,能够大幅降低缓存延迟,以及核心间的通讯延迟。
在采用新架构、新工艺后,酷睿i9-K的计算线程数量提升到24条,不过仍比锐龙X少了8条。
英特尔方面在多线程性能方面的发展则比较坎坷,在主流处理器上,直到年才推出采用10核心、20线程配置的酷睿i9-K处理器,不过后来由于处理器架构更换,单核心面积增加、14nm工艺落后的缘故,其旗舰产品酷睿i9-K又不得不改回8核心、16线程设计。万幸的是,英特尔的10nm生产工艺在年终于成熟,因此这让英特尔得以在年末推出了第十二代酷睿处理器。不过相对7nm工艺,英特尔的10nm工艺的处理器线宽仍然“大”了一些,因此在一定面积内无法容纳足够多的标准规格核心即PCore性能核的情况下,英特尔祭出了ECore能效核,也就是技术规格、所占面积大幅降低的小核心,以此来加强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
以其旗舰产品酷睿i9-K为例,这款处理器配备有支持超线程技术的8颗PCore性能核、8颗ECore能效核(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因此它的计算线程数量可达8×2+8=24条,相对酷睿i9-K显然提升不少。不过与锐龙X相比,它的计算线程数量仍然少了一些。而且它的功耗偏高,基础TDP功耗就达到W,睿频功耗更高达W,其使用成本远高于AMD的锐龙处理器,毕竟英特尔处理器在实际使用时,一般都是以睿频频率工作。不过酷睿i9-K还有另外两个“法宝”,一是其工作频率较高,加速频率可以达到5.0GHz以上;二是它支持DDR5内存,相对DDR4内存,DDR5内存的频率更高、传输带宽更大,可以让处理器工作得更有效率。那么对于准备组建高性能整机的内容创建用户而言,谁更值得考虑呢?
组建成本更低
AMD锐龙处理器具备明显优势
对于电脑性能与生产力划上等号的内容创建用户而言,购买电脑时性能肯定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毕竟更强的性能可以缩短视频转码、图形渲染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如果尽可能地按高性能的规格配置,可以看到基于锐龙X的平台与基于酷睿i9-K的平台在组建成本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尽管两款处理器的售价差不多都在元左右,其所搭配的高端X、Z主板相差也不是很大,但在内存配置上,两个平台的组建成本差异则非常明显。
可以看到,这款威刚威龙LANCERDDRGB内存套装即使降低到历史低价的水平,售价也高达元,性价比不高。
锐龙X平台如果选择搭配高性能的DDR4内存,那么用户只需要花费元就能买到32GBDDR内存。但酷睿i9-K平台如果要搭配性能较好的DDR5内存,那么用户则需花费多达元才能买到32GBDDR内存,这是因为目前DDR5内存颗粒货源较少造成的,所以两个平台最终的价差高达元。相信有读者会猜想或许搭配DDR5内存可以带给第十二代酷睿平台更强的生产力,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测试平台
主板:AMDX主板、英特尔Z主板
处理器:锐龙X、酷睿i9-K
内存:芝奇TridentZRGBDDR8GB×4、KingstonFURYDDR16GB×2
硬盘:WD_BLACKSNTB
显卡:GeForceRTX
电源:ROGTHORW
接下来我们特别搭建基于AMDX主板、32GBDDR内存的锐龙X平台与基于英特尔Z主板、32GBDDR内存的酷睿i9-K平台进行了从处理器基准性能、应用性能与游戏性能的全面对比测试。为了不让显示部分成为瓶颈,显卡则统一使用顶级的GeForceRTX。
基准性能测试
锐龙X多线程性能优势明显
测试点评:首先从处理器基准性能测试来看,多了8条计算线程的AMD锐龙X显然在多线程性能上拥有一定的优势,如在CPU-Z处理器多线程性能测试中,它的领先幅度达到14.8%,在《鲁大师》6.处理器性能测试中,锐龙X的领先幅度更扩大到25.6%。此外在CINEBENCHR20多核心渲染性能测试,PerformanceTest10.1CPU整体性能测试中,锐龙X也都小幅领先于酷睿i9-K。而酷睿i9-K则凭借更高的工作频率,在处理器单线程性能测试中,拥有一定的优势。
锐龙X在实际应用中占据优势
测试点评:结果显然令准备考虑酷睿i9-K的用户失望,即便采用了DDR内存,在生产力性能上,酷睿i9-K也不能挽回败局,全面落败。不论是在文件压缩与解压缩性能,还是在音视频转码、图片处理、视频编辑上,AMD锐龙X处理器都拥有优势。如在7-ZIP压缩与解压缩性能测试中,锐龙X的成绩领先酷睿i9-K高达29.4%,在实际的Blender2.93BMW宝马汽车模型渲染中,锐龙X的渲染速度比酷睿i9-K快了10.6%。如果用户有大量模型需要渲染,显然锐龙X可以帮助用户有效地节约时间。
而在foobarFLAC无损音频转MP3中,锐龙X的转码速度则比酷睿i9-K快了8.4%,在HandBrake4KH.视频转4KH.视频应用中,虽然二者差距有所缩小,但锐龙X的速度还是比酷睿i9-K快了3.6%。要知道这些成绩可都是在酷睿i9-K搭配高性能DDR内存后取得的,如用户想搭配DDR4内存降低组建成本,那么一些成绩可能还会出现降低。如酷睿i9-K在使用支持DDR4内存的Z主板,搭配DDR内存后,其HandBrake4KH.视频转4KH.视频时的消耗时间会增加到92s,锐龙X相对酷睿i9-K的转码速度领先优势则能提升到9.5%。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不少软件还会调用显卡参与运算,加快工作速度。然而就是在开启显卡加速的情况下,锐龙X仍拥有更快的处理速度。如在PhotoShop执行包含色彩转换、使用各种滤镜在内的15项图片处理任务时,锐龙X的执行速度比酷睿i9-K快了3.5%;在Premiere中对4K视频进行编辑,添加CINE色彩效果后再转码为H.视频时,锐龙X的执行速度也比酷睿i9-K略快一些。
最后考虑到各位设计师也有利用电脑放松娱乐一下的需求,我们还简单测试了两个平台的游戏性能。总体来看它们带来的游戏体验效果是差不多的,在游戏《尘埃5》中,锐龙X的平均帧数要高一些,而在《最终幻想14:晓月的终焉》中,酷睿i9-K则略有优势。不过两款处理器的游戏性能相差都很小,在实际体验中难以感觉出来。
AMD锐龙X拥有更高的生产力、性价比更高
综合以上成本分析、性能测试不难看出,显然在英特尔发布第十二代酷睿后,对于以内容创建为需求的用户而言,AMD锐龙X这类处理器仍然是更好的选择,它不仅拥有更低的组建成本,而且在相关性能上也全面优于英特尔第十二代酷睿处理器的旗舰产品,同时它那仅W的TDP也比酷睿i9-K高达W的睿频功耗低了足足W,使用成本也要低不少。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英特尔酷睿i9-K都不值得用户考虑。
所以最后我们也为读者推荐一套高性能设计工作站配置,这款配置不仅采用了AMD锐龙X处理器,还搭配了拥有32GB显存的RADEONPROW专业显卡,以及64GBDDR内存、1TB容量产品耐久度就高达1PB的KingstonFURY叛逆者PCIe4.0NVMeSSD,至于专业显示器、机械硬盘各位读者则可按需自配,希望这套配置能有效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