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国产AR眼镜的第一个战场
来源:极客公园
作者:陈晨
“用这个躺床上看电影还挺好的。”不久前的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一个智能眼镜展台的观众体验完展出的新品,向极客公园评价了自己的感受。
年可以说是消费级AR眼镜的元年,国内一批AR企业开始试水消费级市场。过去两个月里,AR创业公司Rokid和Nreal相继发布新一代消费级AR眼镜,TCL旗下的雷鸟创新也加入这一赛道,推出首款智能眼镜雷鸟AIR。
ToB市场摸爬滚打了好几年,被寄予“下一代智能硬件”厚望的AR眼镜,似乎在近期迎来了一个翻身的机会。然而有意思的是,这批AR智能眼镜主打的场景并不是“增强现实”,厂商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更接地气的方向——看电影。
实际上,智能头戴影院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产物。早在十几年前,索尼的HMZ就是一些发烧友手中的观影神器。年国内VR行业爆发,带动头显产业上下游快速发展,供应链的进化催生出一批观影头显初创企业,其中一些企业还拿下过亿元的融资。
年以后国内VR行业趋冷,头戴影院的热度也有所下降。而随着一批AR眼镜玩家的入场,加上几个关键技术迭代升级,这个产业又迎来新的机遇。
01
头戴影院的起源
讲述头戴显示器的故事,要从索尼说起。
年,为了解决无反相机电子取景器问题,索尼推出OLED微显示器,到了11年底,推出了一款基于OLED微显示器的头戴显示器HMZ-T1。
索尼的第一代产品采用的是两块0.7英寸pOLED屏幕,呈现出的画面细腻、色彩浓郁,也没有液晶电视的拖影,很好地体现出了OLED的优势和风格。
之后的两年,HMZ两次迭代。T2取消内置耳机的设计,减轻了设备的重量,T3实现了无线信号传输,允许用户不受缆线束缚进行小范围移动。在HMZ-T1之前,被称作视频眼镜的头戴式设备,主要用于武装“数字士兵”,索尼的创新将它推向了民用。
现在在网络上搜“适合观影的头戴设备”,仍然可以看到HMZ出现在一些网友列出的名单中。无论是用于观影还是打游戏,索尼的HMZ系列都曾经代表了最先进的水平,甚至指引了现在的技术方向,但那些介绍的下一句往往是,“可惜已经停产了”。
年VR蹿红,OculusRift为游戏打造的VR头显已经开始走向市场,索尼跟着停止了HMZ系列的生产,宣布Morpheus计划开发自己的VR设备。
至于索尼为什么放弃HMZ系列,市面上也有不少猜测,最显而易见的是,近元的产品没能打动消费者。
但索尼的放弃,并没有宣告头戴私人影院的暂停,在HMZ系列停产的年,国内几家头戴显示初创公司成立,同样定位私人影院,其中包括酷酷科技、嗨镜、近眼显示和纳德光学。
“索尼没做,并不意味着不能做。”纳德光学创始人兼CEO彭华军对极客公园说,索尼推出头显一是时间不对,二是产品定位有问题。
据他介绍,当时互联网视频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索尼早期在推产品时打的一个场景,就是连接索尼手机的内容,但年之后,索尼手机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另一个场景是与Playstation的结合玩游戏,PlayStation也要求走硬件补贴生态的模式,但显然,美金的价格过高,不符合Playstation策略,卖不出货。
索尼没能在商业上完成闭环,但却给后来的接棒者留下了宝贵的技术财富。
HMZ系列产品的清晰度最终暂停在P,其实在年,索尼的pOLED微显示器已经可以量产。嗨镜、纳德光学的GOOVIS、NED、QMER这些国产品牌用的都是索尼的pOLED。专注于柔性显示屏的柔宇科技,也推出了基于索尼微显的RoyoleMoon。
7年过去了,因为各种原因,这一批头戴影院的创业公司大都留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回顾走过的路,彭华军仍然坚定地说,“从现在来看,至少说明当时的方向并没有选错。”
02
观影头显是不
是一个真需求?
年9月,深圳,纳德光学发布了GOOVISG1。彭华军背后的PPT展示上,写着“科技男的情怀:用技术创造对社会有价值的产品”。这是他的第三次创业,他说,“我们想做的,是不复杂的东西。”
从学术背景上看,彭华军是个不折不扣的专家。年,他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在读期间就从事硅基液晶期间、显示光学等研发工作,此后十年,他也一直活跃在信息显示的前沿阵地,申请了近50项发明专利。
有着过硬专业积累的他,在年VR正盛的时候,选择了高清显示。他向极客公园介绍了光学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小体积、大视场角、高清晰高像质,较长时间内难以同时实现。
“很多VR公司为了沉浸感,牺牲清晰度和体积”,彭华军说,“但如果清晰的问题不解决,用户新鲜劲儿过去后就不愿意用了。”
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违背物理规律,是过去的学术和研究经历教给他的第一性原理。在创业之初,他们选择了专攻清晰度和佩戴及视觉舒适度。
大概一个月前,RokidAir创造了全球消费类AR眼镜首个3万台记录,据彭华军介绍,GOOVIS的累计销售量,已经超过了3万台:第一年(年)大几千,现在一年一万多。
从销售量上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资本注意的生意。私密观影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这个问题他在很多场合里都被问到过。
彭华军说,“大家在谈到所谓的量的时候,其实是有落差的。”“投资人都希望这个东西是改变世界的,它会变成是一个爆款级的东西,甚至几百万成千上万的,但是第一个阶段到10万,就意味着你的营收可以过亿甚至几亿,就已经比较成功了。”
他坚定地相信,头戴显示器未来很可能走进每家每户,即使不全是GOOVIS。
在现阶段,GOOVIS的用户群体80%以上是男性,其中30岁以上居多。年年初,GOOVISLite上市,使用的是安徽视涯的微显示器。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用户群体也在年龄上加速下沉。
据他们统计,GOOVIS的日活将近10个点,用户每周用设备看电影的频率大概是1~2次,也有用户每天都会使用。
“哪怕你刚开始只卖了1万,这背后可能代表1亿人有这样的需求,这个市场是很大的。”
公示信息显示,纳德光学的融资,停留在年万元的Pre-A。
彭华军向我们介绍了公司的尴尬时刻。在他看来,高清显示和VR、AR的产品还没有完全解绑,“市场还没有教育到那种程度”。
“15、16年VR投融资热,那个时候大家认为的VR是Oculus、HTC、暴风魔镜那样的,我们做的是高清显示,也不想把自己定义成VR。”
“到17年我们的产品正落地的时候,全球的资本风向又变了,很多投资人说现在VR都一地鸡毛了,你有啥呢?”
META一直坚持做VR、AR这件事情,还是回拢了一些人的信心,到、年,资本市场重新活络。纳德光学也在年拿到了数千万元的融资,只是他们没有选择公开。
彭华军向极客公园解释了投资人的逻辑:在找标的时,发现我们是从第一波VR衰败挺过来的,现在有产品也有销售量。
他也解释说,现在高清显示跟VR、AR的界限越来越清晰了。他们发现一些终端用户会自发科普,解释说GOOVIS不是VR,是用来看电影的。在跟投资人接触时,他们“一不谈VR,二不谈元宇宙”,认可的就往下沟通。
“经历过VR的几次起伏,投资人对于什么东西可以走下去,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03
当技术遇到商业
新一波的智能眼镜,在销售上的表现称不上爆款,但就像新的玩家开始涌进这个赛道所体现出的那样,至少在中国,消费级AR眼镜有可以做的契机了。
跟Nreal一样,雷鸟Air也采用了索尼OLED和Birdbath光学方案,Rokid用的,也是相似的索尼OLED+自由曲面。
彭华军分析,“产业链上有一些Birdbath(BB)方案光学模组的供应商,大家做这个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难,所以现在做基于BB方案AR眼镜的人就比较多。”
BB方案通过精巧的光路设计,能够将眼镜顶部的屏幕画面,以45度的方向投到前方镜片,再反射到人眼。这个方案结构简单、体积小,还能很大程度上改善画面边缘畸变,提高清晰度。
BB方案对于专业偏振光学设计的工程师来说算不上太难,但卡在了光线亮度上。因为需要通过偏振片、凸透镜、波片等多层玻片,BB方案只有14%的透光率,这就意味着光源的亮度需要非常高。
几种光学方案,其中第四种为Birdbath方案
来源:SID学术期刊
推动变革的还是索尼。现在几家公司使用的索尼MicroOLED,亮度能达到nit。而为了将亮度从提升到,索尼花了6年的时间。为了适应AR眼镜,索尼也优化了MicroOLED的结构,通过加入了微透镜技术,提高屏幕亮度。
索尼再一次跟中国的公司相遇,当技术遇上商业,双方共同谋划一个闭环。
AR厂商落地巨幕,会对你们产生冲击吗?对于这个问题,彭华军给了否定的回答——“所谓的冲击应该是有增强,因为AR眼镜都在打巨幕观影,更多人开始知道原来有眼镜是可以观影的,反而省得我们做市场教育了。”
他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提到,高清头显和现在的AR、VR定位和场景不同,可以平行发展。雷鸟也介绍说,现在他们医生、工程师这类的用户群体也很多,这些用户用AR眼镜办公和处理文件。车上娱乐也会是AR眼镜的重要场景,最近雷鸟还和理想达成合作,成为理想L9的官方配件。
国内需求的爆发,也正在反向推动上游产业链的发展。
过去头戴显示器在供应链高度依赖索尼的MicroOLED,而随着更多AR厂商入局,需求的增加刺激了国内相关产业链加速发展。
“像国内的视涯、京东方,前两天我还看到合肥、昆山好多地方要建上游硅基OLED产业链。”GOOVIS今年10月即将发布的G3,就用了国产的硅基OLED,彭华军说,“对我们来说,这是好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