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优越感到底是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马上九月份要开学了,自从上中学,就听闻各种学长学姐热闹讨论:什么“我一个同学,在咱们中国都考不上大学,出了国去xx世界前十的大学,全拿A!”;什么“老外都弱爆了,我们随便哪个人出国都是 名”;什么“将来混不下去了,就出国,虐那帮傻子老外”.
刚出国,也曾为自己成绩单上那些什么ABCD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这些都是太过于肤浅和幼稚的想法。 如果你正在国内上学,我希望你不要这么简单地误解教育差异。 如果你正在留学还这么想,我为你类似的想法觉得遗憾,因为你可能已经深深陷入了死读书,读死书,书呆子的泥坑里,引用一位我很钦佩的学长的话,就是“一头背着书的驴”。 如果谈到你如何用自己高中学会的公式来解答外国 大学的数学难题,你可能会笑得合不拢嘴。 可是等大学毕业了,怎么就都愁眉苦脸找不到工作了? “创新”和“能力” 留学生涯就快结束,看尽了形形色色的留学生 别的专业领域我不懂,也 不冒犯,只谈在我自己呆了两年的商学院里,我们中国留学生大多数都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GPA很高的人,我听说过,也见过,大多是让老外嗤之以鼻的书呆子罢了,事实也是如此。 很多人光凭一张成绩单就自以为很了不起,觉得自己比老外都聪明,比留学的同学都高端,觉得自己 ,但如果你真的 ,怎么会处处不受欢迎?你可以认为大家嫉妒你的成绩,但其实别人也就比你低0.1或者0.2,却有更丰富的经历和经验,真正到了工作岗位上,恐怕输的人是你。 高中毕业实力,中国学生 可以跻身世界前列,但是大学毕业后,中国学生恐怕都在很底下了,差在了创新能力。 给你一个公式,让你带数字,你能跟电脑PK,可往往也就仅限于一个计算工具了。 说到新问题,拜托你想个办法解决,大部分人都傻了,想必很多人都见过某些人做presentation时那种尴尬到爆的窘迫表情,对,一说到新问题,新方案,很多人就囧了。 很多人骂棒子,韩国只有我们一个省的大小,人口也跟我们没得比,但他们有限的土地有限的资源有限的人口,却“创造”了可以和苹果稍微竞争一下的三星电子产品,还有可以和日本车血拼的现代汽车,再看看我们的人,最擅长的却是山寨手机,山寨汽车,包括这个山寨facebook,每天头等大事是坐等别人的发明创造,别人造出来了,就想办法盗版,拼了命山寨,别人写一本着作,问都不问一句就当成自己的学问到处演讲赚钱。 我们的海归,一部分纯粹是因为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回国装x,花了上百万购买外国 大学的教育机会,却没法创造新工作和新价值,只会拿一张文聘跟自己的同胞“抢”工作,一个馒头要十个人来抢,却没人有本事做一笼热腾腾的新馒头。 我不知道某些人的优越感到底是哪里来的,怎么来的,到底得瑟什么 很多人天天都趾高气昂的,张口闭口离不开GPA,高中奋斗史,雅思多少分,最近什么课又考了几分什么的,可一谈到volunteer(义工)就说这是白出力不赚钱,一谈到去社会上实践,就缩成一团,让留学生同学们讨厌,更让老外反感,至少你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应该意识到,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辉煌的陈年往事扯出来炫耀,未必都比你差,很多时候,你的炫耀只是班门弄斧,见笑于大方之家。 还有的觉得自己进了商学院,比别人牛,结果一到要做presentation,一说要写报告,就扭扭捏捏这也不好意思,那也怕被笑话,大一给你一整年,你不练口语,不练写作,现在发愁不觉得晚么? 我刚来时口语7.5,想必比你们这帮孩子一些人要高,但也没像你们之中的一些人似的自以为是每天闲得瑟,要清楚,就算你是雅思9分的口语,很多场合还是靠不住,不要永远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 我自己当时每天晚上等所有人睡了,自己小声地在lister那个公共休息室里念东西,有时候念到睡着就在lounge沙发上睡,住一个楼的同学们估计都无数次见过我一大早睡在那个脏兮兮的lounge沙发上,到现在我读英文书,都有要念出声的臭毛病改不了,我知道我肯定不是这个学校 的,但我 是这里最努力练过口语的,不像有些小娃儿们,不知道你们成天得瑟什么。 一个人努力的时候,都没人看见,但是这恰恰证明了,什么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到了要用的时候才发现很多能力不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做几个学校里虚拟的project,尚且叫苦不迭,将来遇上实际问题,你怕是要尿裤子了! 一个个选这个学院,都是为了将来做大商人,赚大钱,但谁能保证你赚钱? 难道以为经商就是5块钱的成本,卖20,这么简单净赚15吗?不给员工发工资吗,不交水费电费地租吗?不交税吗?不罚款吗?不给员工上保险吗?不用依法缴纳一些员工的养老保险吗?甚至很现实的问题,不犒劳当地黑社会吗?到 你能从这20里面抽出几毛利润就算本事了,大多数回报率都是百分之五而已。 盲目乐观的创业大多血本无归,创业需要想象力和领导力,这恰恰不是任何一个死读书的人可以具备的能力。 实践出真知 成天白日梦着以后怎么谈几百万的生意,可惜连眼前组需要的基本的英文都讲不好,出了国,却无法融入新环境,入乡却不能随俗,搞小团体,抵触大环境,和人谈话沟通讲话障碍重重,跟小组里的人闹点矛盾就叫苦不迭觉得出门在外受了欺负,没出息地想回国找妈妈,如此出息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只会在一张烂纸上算公式,没法融入小组,没法和老外做朋友,只会在自己小圈子里八卦诋毁别人,一开口就是蹩脚的英文和紧张尴尬的表情,这也能算骄傲的资本?大家那么讨厌我们学院的学生,无非是因为个别人时不时就要穷得瑟。 一谈到就业和赚钱,眼睛都发光,还是平和点,先问问自己,你凭什么能得到工作吧? 在CSSA宣传册上,我看到了一位我很敬佩的学长说过一句话,不要只做“一头背着书的驴”。 听得懂,看得懂,可惜偏偏一谈到要说要写,就都萎了。 但做商人,谈生意,和人打交道,偏偏最需要说,要写。 别人说的,别人写的,你确实都满分听懂,看懂。 可一轮到你自己,说不出,写不来,还幻想什么CEO什么大领导?键盘和鼠标,只是输入的工具,没有显示器和音箱,别人从你身上看不到,也听不到。 不是说不用学习,毕竟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成绩的确应该抓, 毕业 也要在3.5,3.6以上比较保险,找工作可以少碰些钉子,但人应该全面发展,凡事都有opportunitycost,明明不是万能的天才,却非要走极端去血拼一个虚无缥缈的4.0,牺牲掉volunteer,参加活动,实习,同僚的network,就算你拼到了4.0,真正面试你的时候,尴尬的语言水平,羞涩的沟通能力,贫乏的综合素质,最终也只会被狠狠拒绝。 最擅长的事情可以有很多,但 不要只有一张薄薄的成绩单,还抱着它觉得天下 沾沾自喜,做点实际的东西总是多多少少拖后腿,老外跟你这样自以为是的人一组能开心么? 我请教过前辈们co-op的事情,现在也有人问我co-op,我说的都是根据找工作时employer的真实要求,如果你非 守在书堆里,拒绝接受现实,那么你毕业找工作可能要吃很多额外的苦头。 另外只能再次引用那位我非常敬佩的学长的观点,应该重新考虑自己专业的选择。 不要听说学商赚钱就学商,不要听说会计好就业就学会计,不要听说金融能赚钱就学金融。 世界不是这样的 世界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告诉你找工作简单的人们,人家都是“会者不难”。 而如果你根本不适合这个专业,将来就是“难者不会”。 所谓的中国留学生比老外牛的论调,不知道哪里来的,牛人成绩一定很好,但这只是牛人的一面,而只有成绩一项算得上好的人,只相当于在降龙十八掌里学会了一掌,高手过招的时候只能被秒杀。 有的老外GPA也许不如你,是因为他们不拿家里一毛钱,兼职好几份赚学费,还要操心贷款这些问题,让你也这么忙,恐怕你那点沾沾自喜的成绩要原地消失了,至少我觉得兼职3份还保持3.8GPA的老外,丝毫不逊于某些每天只需要操心学习一件事的人。 还有的人成绩很普通,不是很起眼,但是他们summerjob都赚了几十万加币,有了自己的公司,人家已经当了自己的老板,已经无形中运用了你正在学的书本知识,根本是懒得再读书,要是真读起来,甩开你一条长安街。 还有的老外确实差,但要比就跟好的比,只敢跟臭棋篓子下棋的人,自己也没强到哪去。 以上说的都是我自己的学院自己的领域,无意冒犯任何其他专业的同学,你非要对号入座,那更说明你是被一语道中的。 要学就好好学,尽量少点抱怨,别骗自己,不合适这种学科就赶紧换,否则就算别人再怎么赚钱,也没你的份。 所谓留学生比老外牛的论调,至少在我的学院,我没看到,吹牛倒是罕逢敌手,真正看到的却不乏抱怨的小孩和“背着书的驴”,除非改善闭门造车的性格,否则没人喜欢只会拿成绩单吹牛纸上谈兵的人,也没有公司愿意给一个书呆子几万美元年薪。 国内上学的人没有我们幸运,很多时候他们死读书也是迫不得已,但有幸出国却还是书呆子,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别有那么多不该有的优越感,urnotanyoneyet(你啥都不是),懂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