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很多人说MACBOOK性价比低,是否
网上很多人说MACBOOK性价比低,是否真的是这样呢?不是MAC性价比低,是MACBOOKAir性价比低。这台电脑真是在我看来啥用没有,啥都不是,有这钱还不如买小米笔记本呢,苹果公司的产品,尤其MBP这种,认真说起来性价比也不算低,可以真正能满足我们出去工作的需求。在路上或者外地改个视频,修个片子啥的都能出色的完成,而Air这款,真是要啥没啥,就纯买一个LOGO,有这钱买个小米不香吗?电子产品,尤其是较小适用范围的电子产品被设计出来,不是要被大众喜欢,只需要它预期的受众群体喜欢就足够了。
我有个学摄影的姐姐,身边很多人都对她手里昂贵的镜头、支架甚至是擦镜纸表示质疑,有的很委婉,有的说话很难听,这恰恰说明,这款产品就其本身而言就没有把这些人看作哪怕是潜在的购买者。营销的逻辑在于,创造出某种有利于销售的产品认知,用宣传手段把这些认知转移进“潜在购买者”的头脑中,影响消费决策,即使是前互联网时代神通广大的广告营销部门,也已经可以通过不同时段的电视广告、不同种类的杂志报刊达成的精确营销在现今时代更是如鱼得水。
事实上,现今时代产品营销的精确化,正体现了产品定位的精确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收入的不断扩大的差异化。在爱奇艺最新的迷雾剧场《摩天大楼》里,男配送给女配的项链、服装品牌绝大多数人平生闻所未闻,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该品牌在可能极其有限的受众群体中,名气声望如日中天,这都是定位和营销精确化的结果;MACBOOK却是一款这样的产品,它的确源自于Apple公司科学研究后做出的产品定位,却“火出了圈儿”,没有将自身局限在同样精确化的产品营销中。
这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果粉和果黑们的功劳,是搞机圈测评家们的功劳。就像用GDP标准来衡量计划调控时代的苏联经济、用、标准来评价北京印刷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时必然出现的那些认知偏差一样,搞机圈测评家们惯用的“性能/价格”标准无法像适用于例如联想小新、华硕飞行堡垒等大众化产品那样,完美地适用于苹果系高度特质化、精确化的产品。并不熟悉产品营销规则、也并不需要这款产品真正的异质化内核的群众们,看到的不是一串串数据,而更多的是结论:“MACBOOK性能不好”、“MACBOOK性价比低”。
甚至是基于这些可能的认知偏差,推导出的进一步结论“MACBOOK智商税”。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在网络上可以听到的声音,响亮的声音,通常不是民众意愿的汇流,而更多是一方意见的独流,常常甚至是更能抓住人的不理性偏见的独流。我理解不了一万块的镜头、两千块的支架,我理解不了Apple三万多块的显示器,和数十万的台式MacPro,我也理解不了几乎一切用于装饰的奢饰品品牌,但我同样知道,在这个星球的某处必定存在着一些人,他们真的需要这些产品带来的独有的体验,就像产品也只需要他们的喜欢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