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显示器选购指南上篇显示器参数详
市面上的显示器各式各样。在选购时你是不是有些茫然不错呢?最后只能根据系统推荐的排名闭着眼睛点一个进去:恩,就是它了!
很早就想写一篇显示器选购指南了,正好借着这次双十一的机会。跟大家介绍下显示器那些事。
一、前言
显示器的参数有很多:包括面板材质、色域、对比度、刷新率、画面同步技术、显示器接口、HDR等等。如果每一项都敞开了科普,写一篇几万字的“说明书”是很容易的。为了防止大家看着犯困,我在文中尽量简化原理只说结果。并且在根据不同的人群来推荐适合型号。
另外,无论是电视屏幕、显示器屏幕还是手机屏幕,显示屏技术现阶段远未达到完美程度。所以选自己适合的功能和价位非常重要,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我们需要尽量把每一块钱都花对地方。
二、基础参数解释
1、面板类型
目前主流显示面板类型大致有三种:
TN面板:价格便宜、但角度差、色彩差,前几年广泛用于中低端笔记本屏幕和显示器屏幕中。如今已经被IPS取代。所以强烈不建议购买TN面板(只要看到是TN面板,一般都可以pass了)
不过凡事有例外,TN面板的响应时间最短。所以会出现在一些高端电竞屏幕中。电竞选手会用这种面板可以理解——为了打赢比赛牺牲色彩和画质。但普通人完全没必要做这样的牺牲。
IPS面板:优点是色彩表现相对最好,可视角度大。综合素质最好,成本低廉。目前主流显示器均采用IPS材质。
但它响应时间差一些,而且IPS屏幕的背光漏光问题很难根除。无法显示纯黑背景,对比度低。
VA面板:漏光问题控制较好,阴影和黑场效果控制的最好,画面对比度高、层次更加分明。文字显示更清晰锐利。而且材质容易弯曲(通常曲面屏都是VA面板)。但缺点是响应时间最长,色准则介于IPS和TN之间。
三种面板材质大致情况如图:
2、响应时间
标准的响应时间应该是指灰阶响应时间(GreytoGrey,即GTG)。这个IPS和VA屏最快只能做到4—5ms,而TN屏则可以做到1ms标配甚至更快。
但市面上有太多的IPS和VA的游戏屏都标上了1ms。但这里的数值往往是指黑白响应时间(On/Off)。总之大家注意了,凡是IPS或者VA能有个4-5ms的响应时间,就是合格了。(个别高价产品可以做到2-3ms响应,)至于某些标着1ms响应的千元级产品,那成绩都是“作弊”,大家看了笑笑就好。
3、色域、色准和色深
色域是指显示器能够显示的颜色范围,按照标准覆盖范围有:sRGB、NTSC、AdobeRGB、DCI-P3等等。大致情况如图:
背景颜色表示人眼可以看到的所有颜色,通过这张对比图我们知道,目前没有一种标准可以覆盖所以的色域。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并非色域覆盖越广的显示器就越好。通常情况下,目前一部色域在99%sRGB(或者%sRGB)的显示器是最适合window电脑的。sRGB也是目前主流PC行业使用的色域标准。
除此之外,厂商会标注NTSC色域。大家注意如果看到这个标准,就说明这款显示器色域并不怎么样。一款标注75%NTSC色域屏幕它很有可能只覆盖了90%sRGB(当然也有可能是%sRGB,这种情况下产商一般就会标%sRGB而不是75%NTSC)
色准ΔE值是衡量颜色准确度的指标,实际显示颜色和标准之间的差别,偏差数值越小越好。ΔE<1.5就能适用于极专业领域,ΔE<3一般人看不出区别,ΔE在5以上色偏严重。
色深表示了所能显示色彩的精度,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越多,色彩过渡就会越平顺。不过受限于成本目前8bit还是主流,中低端产品是用FRC(帧率控制)把6bit的面板通过算法来实现8bit显示效果。高端显示器上已经出现了原生10bit或者抖动10bit(8bit+FRC)技术。
如果不是视觉设计用途,没有必要一定追求高色深。只要选购大厂的IPS面板,通常就能得到不错的色彩效果。
4、分辨率与尺寸
显示器的尺寸可以依个人喜好而定。不过除非预算特别不足,不建议购买23.8英寸以下的显示器。30—40cm桌深的用户可以选择23.8/25/27英寸单显示器,40cm深度以上可以选择27寸以上的显示器,宽屏显示器(29至43寸)双屏显示器方案。
选好了显示器尺寸之后,一定要注意以下分辨率。尺寸大了分辨率跟不上,显示效果就会很难看:23.8寸显示器推荐FHD(X)起步,27寸以上显示器推荐QHD(X)起步。宽屏显示器建议29寸以上垂直方向像素P起步,34寸以上垂直方向起步。
更专业一点还要注意下像素间隔(也叫点距)和PPI值,这两项是反映显示器画面精细度最直观的数字。点距越小或像素密度PPI越大,显示效果就越清晰。
目前市面上精细度最好的是27.0英寸4K分辨率(×)显示器:点距0.mm,PPI。而同样是27寸显示屏,2K屏幕(分辨率×)点距0.mm,PPI。23.8寸FHD1K屏(分辨率×)点距0.mm,92.6PPI。而点距0.mm,92.6PPI是目前的最低标准了。看惯了4K屏幕以后,就会觉得所有2K屏幕都有颗粒感。
5、对比度和亮度
影视用户需注意:对比度越高画面层次越丰富。暗部细节越明显。TN屏的对比度在:1~:1之间,IPS屏幕的对比度在0:1~:1左右,而VA的对比度可以到:1~:1之间。VA屏在这点上有天生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厂商们介绍对比度时喜欢写上动态对比度值。参数可以高达几十万比一。但这种对比度可以说毫无意义。只是商家的数字游戏而已。
6、FPS和显示器刷新率
FPS和显示器刷新率实际上是两个概念,FPS(Framespersecond)是指游戏帧率。指显卡每秒可以渲染的画面。而显示器刷新率(FrameRate)是指显示器每秒能显示的最大画面数。一般来说,FPS要略高于显示器刷新率才能充分发挥显示器性能。
一般主流办公显示器刷新率为60Hz/75Hz,目前主流使用一般够用了。而如果你有电竞和高端影视需求,Hz以上刷新率的电竞显示器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要体验高刷新率画面。显示器、显卡性能和游戏(包括视频片源)都要支持高刷新率才行,缺一不可。
个别高端显示器刷新率已经高达Hz,但很少人能体会到Hz和Hz之间的差别。支持Hz的硬件和片源也少之又少。相反60Hz提升到Hz就会给人带来明显的流畅感。
7、HDR
HDR是指高动态范围(High-dynamic-range)。相比传统的显示技术SDR,HDR更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能够呈现更丰富的亮部细节和暗部细节。
概念上是挺好的一个技术,最近几年商家在炒作方面也是挺火的。但实际上HDR在目前看来有过度宣传的成分。
首先只有经过权威认证的显示器,才能确保符合HDR效果的标准。(主流认证有VESA推出的DisplayHDR认证显示器)
其次HDR的标准非常多,常见的就有HDR10、HDR10+、HDR、HDR等等。它们都是HDR的标准。但其显示效果大相径庭。只有HDR及以上的认证,HDR水平才有了质的提高:包括加入了区域调光(Localdimming),10bit色深,90%DCI-P3色域等要求。但此类显示器通常价格不菲。
但单有一台显示器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挑选专业的线材(只有HDMI2.0和DisplayPort1.4以上的线材才能支持HDR内容传输,做工差一点都不行)。加上NVIDIA10系列显卡与AMDRX系列起的显卡。以及Win版本之后的版本。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专门的HDR内容,以上这些缺一不可。
这些标准目前不难到达,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发烧程度。HDR爱好者可以留意一下。不在意这个完全可以忽略哪些低端的HDR。
8、G-sync与Free-sync
这两个都是防止游戏画面撕裂的可变刷新率VRR技术。游戏玩家们应该对FPS的画面撕裂都不陌生。
导致画面撕裂的原因是显示器和显卡的工作步调不一致。对此于是NVIDIA和AMD分别推出G-sync与free-sync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体来讲NVIDIA的G-SYNC实际效果会好一些,但由于需要专用芯片以及授权费用。AMD的FreeSync(看到这个free你就明白了,免费授权的)普及程度更好。现在就连NVIDIA都宣布自家的显卡兼容Free-sync,所以游戏玩家们可以放心购买Free-sync的显示器了。
另外、无论是G-sync和free-sync均有低、中、高三档标准。具体区别大家可以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