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光场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常用的三维显示技术,一般是通过人眼的双目视差和视觉暂留效应实现的三维效果。由于丢失了深度信息,会引起辐辏调节冲突,使观看者产生不适感。光场显示是通过复现物体表面光线的真三维显示技术,其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符合人们对于未来显示的需求。文章梳理了各种光场显示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光场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整理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代表性样机的性能,最后对我国光场显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我国光场显示虽然起步稍晚,但经过多家科研机构的一致努力,已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光场显示;三维显示;集成成像;近眼显示;悬浮光场显示

引言

研究表明,人类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占80%以上[1],然而,传统的二维(Two?dimensional,2D)显示只能获取空间物体某一截面的2D图像信息,由于缺乏真实的深度信息,在展示高纬度的图形时会造成混淆,无法正确表示空间关系和深度信息。因此,具有更好沉浸感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显示技术应运而生,是新型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根据引起人眼立体机制的不同,现有的3D显示可分为助视3D显示、双目视差3D显示和真3D显示三大类(如图1)。观看者需要佩戴眼镜的助视3D显示技术随着年3D电影《阿凡达》的上映已成熟并商业化;双目视差3D显示是利用双目视差的原理,借助光栅、柱透镜等精密光学调控元件的分光作用,使左右眼接收到具有一定视差的图像,再通过大脑的融合实现立体观感。然而,由于只提供了单一视差深度图像,存在辐辏调节矛盾,长时间观看会产生视觉疲劳、眩晕等不适感。

对比前两种3D显示技术,真3D显示(大致分为光场显示和全息显示两种),可以提供近乎真实的3D图像信息和真正的物理景深,在3D传感器[2-3]、3D电视[4]、医学成像[5]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全息显示理论上可以恢复空间物体全部的视觉信息,重构出完全逼真的场景。然而,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的场景数据,在计算速度和传输速率方面有明显的技术限制,因此,很难实现多色和高分辨率的动态场景显示[6];而光场显示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1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