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虹销雨霁,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华创证券华创机械团队)

一、顺周期:低谷已过,繁花自现

(一)工控:国内加速进口替代,海外发力借船出海

1、国产品牌市占率提升抵消下游需求疲弱影响

?项目型市场有所增长,OEM市场表现较弱。

在制造业景气较弱的背景下,我国自动化市场年前三季度整体较为低迷。其中,项目型市场受上年项目延迟至今年开工,化工、有色等投资项目的带动下市场略有增长;而OEM市场受消费电子低迷、锂电新开工项目较少等因素影响下呈现一定下滑。

?国产品牌积极寻找下游细分行业增量,依靠性价比、服务本地化优势及更积极的营销策略加快进口替代。

据睿工业,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年本土品牌市场份额42.3%,主要为汇川技术、英威腾等;伺服方面,本土品牌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市场份额持续扩张,年市场份额接近50%;PLC方面,年小型PLC市场中仅西门子和三菱合计占有率达51%,国产品牌汇川技术份额12%。

中大型PLC长期由外资品牌主导,西门子、欧姆龙、三菱电机等五家海外品牌占据了88%的份额。年上半年工控行业需求较弱,而国产头部品牌有较好的增长表现,预计国产品牌份额年将进一步提升。

?政策托底,复苏可期。我们判断,地产托底政策频出,稳经济举措持续加码,我国制造业景气度有望在年进入复苏阶段,工控自动化下游需求将好于年;同时,国产品牌市占率保持提升态势,在弱贝塔下叠加较强阿尔法,国内工控企业有望呈现较好的营收及盈利能力提升。

2、借船出海正当时,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国内工控企业加快拓展海外市场,以积极应对国内需求低迷。

一方面,国产品牌在大力推进供应链本土化实现降本提效,以进一步提升产品自主性和成本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纺织、工程机械等制造业在海外扩建产能,给配套的国产零部件厂商带来了借船出海的机遇,海外市场将为国产工控企业带来更广阔空间。

?国内工控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整体而言仍处在起步阶段。

以国内龙头汇川技术为例,公司年初提出“跨步国际化”新战略,国际本土化模式全面推进,加大力度实施“行业线出海”和“随中国制造出海”策略,并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启动欧洲匈牙利工厂建设项目。

公司年海外收入8.9亿元,占当年收入比重仅为3.9%;年上半年海外收入8.1亿元,占当期收入比重提升至6.5%。而流程工业龙头中控技术,年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在新加坡,沙特,印度等国家设立子公司,提升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年上半年新签海外合同3.04亿元,同比增长%。

?参考全球巨头西门子,国内企业大有可为。

以西门子为例,公司年营收为.8亿欧元,其中来自德国本土的收入为.6亿欧元,占比为16.7%;而来自中国的销售额为95.57亿欧元,占比为13.3%。国内工控企业在全球市场布局处于起步阶段,仍大有可为。

工控行业重点公司:

?汇川技术:公司PLC、伺服系统、变频器、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动力,通过外延实现对精密直线导轨产品的补充,进一步拓展公司“光、机、电、液、气”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坚定平台化发展铸就多赛道领先地位;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国际本土化模式,并进行销服、研发、本地化供应链、借船出海等全方位立体化布局。

?信捷电气:PLC作为控制层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战略意义重大,进口替代空间大,护城河宽,公司在控制层PLC仍有较大份额提升空间;此外,公司“控制+驱动+视觉”的整套解决方案优势显著,助力伺服保持较快速增长。

?伟创电气:凭借着性价比高、供应及时等优势,公司积极布局印度、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地区,加速进军海外市场。公司在巩固自身低压变频器等优势产品基础上,向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拓展,形成工控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并于年成立机器人部门致力于空心杯电机、谐波减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制,有望打开公司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海外战略和内部管理提质卓有成效的英威腾;积极拥抱新兴产业,盈利能力提升潜力大的禾川科技等。

(二)工业机器人:产业变革加速进口替代

?工业机器人行业成长性显著。从整体销量来看,工业机器人“十年十倍”增长,由年2.7万台提升至年28.2万台,在产业升级机器替人大背景下,伴随着制造业景气度周期波动,整体呈现螺旋式增长态势。历年周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产业化初期:市场体量较小,本土机器人公司较少,以海外品牌在汽车产线应用为主。

2)百花齐放期:受益于政策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大批量国内公司进入工业机器人赛道,产业链初步形成。

3)大浪淘沙期:一方面新兴产业拉动工业机器人需求,另一方面中低端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加速第一轮洗牌。

4)进口替代期:零部件自主化程度提升、汽车产业链国产化、焊接等高端需求释放加速国产头部品牌进口替代。

?得益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及机器人控制器技术能力提升,国产一线品牌从两头受气到上下突围。

一方面,RV及谐波减速器实现国产化有利于国产一线整机进一步通过技术优势抢占中低端应用,向下突围价格差异不大而性能优势突出;另一方面,机器人控制器及驱动技术的提升进一步缩小了与外资品牌的产品力差距,向上突围性能差异不大而价格优势突出,从而实现“上顶下沉”。

据睿工业,本土品牌市占率由年的32.1%提升至年前三季度的44.8%,创历史新高。国产品牌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产品质量、核心技术自主能力、品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预计年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四大家族”增速放缓,国内龙头竞争力凸显。

据GGII统计年前三季度中国区机器人业务情况,发那科营收超过亿日元,增速同比超28.9%;安川营收达.37亿日元,增速同比为12.61%;ABB营收6.57亿美元,增速同比为1.70%。三家头部外资企业全球机器人业务订单金额均呈现同比下降,二、三线外资厂商业绩承压更为明显,大部分厂商呈现不同a程度的下滑。

而内资头部企业前三季度表现优异,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92%,其中埃斯顿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收入增长近60%;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36.48%;埃夫特工业机器人产量台,同比增长%,销量台,同比增长%。我们认为,在汽车产业链国产化及焊接等高端应用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国内头部三大厂商技术、价格、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本土厂商马太效应加剧。

本土头部厂商聚焦新兴产业,通过大负载机器人、定制化解决方案和完善的供应链及售后渠道,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国产化、高端应用兴起的发展机遇。我们认为,头部厂商将凭借产业卡位优势,持续享受新兴产业带来的机遇,马太效应将会加剧显现。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